世发街、起龙街、武庙街、东大街……质朴的老街老巷隐身于繁华的城市飞尘里,伫立在一片寂静里。它们习惯了独自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把玩旧日那些稠密的回忆。清晨的蒙自还没有揭开薄薄的蓝雾,我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老街道,踵音哒哒,心事重重,还没来得及继续那些小城故事,朝霞的旗便冉冉升起。即便再慵懒的一座城市,总得有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这几条老街总会负责把光明迎来。狭窄、市井、陈旧、过时,与蒙自新区的时尚与现代相比,这里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而我,从来都近乎固执地偏爱老街道,老建筑,老器物,从心里爱这些朴实的灵*,爱它们独具的年代感。走在清清冷冷的小街巷里,往昔那一片有着热度的人来人往,在屋檐上,窗棂间,门楣中,诗意弥弥地悬挂着。那粗粝的砖墙,老旧的木枋,简洁的屋檐,也许并不是最漂亮的,但憔悴中仍顽强流露的贵族气息,平淡中难以掩盖的深厚底蕴,一道道深刻的脉络总使我想起当年在这里进进出出的进士、举人、各种知县官吏,以及那些善贾巨富们。萧瑟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大雁的翅膀在天空飞速掠过,在苍凉的世纪里,划过些许美丽的哀愁。每一条街道都有它的历史,每一幢老屋都有它的故事,寻寻觅觅漫步,期期艾艾重拾旧时光,过往的闸门被风缓缓吹开,老街老巷老故事扑面而来,载着无数来不及诉说的历史。早在三百多年前,莆田人来到蒙自经商。有莆田人的地方就有妈祖信仰,于是他们在这里建起云南第一座天后宫,后人称福建会馆。清嘉庆六年始建于分司街,民国初年遭火灾后迁建于世发街。我的想像中,曾经承载着莆商创业历史和家乡情感的妈祖宫,应该完美伫立于青石板街道的尽头,孤傲的身姿仰望着蓝天,试着用檐角去摩挲过往的白云。万万没想到,视线所及之处,竟是一座已然破败得分辨不出本来面目的建筑,颓然茫然地伫立在那里。我呆立唏嘘怅然良久,眼见之悲与眼不见之悲,其悲各何如?慢慢地,我走近它,忍不往的思古情怀如兼天而涌的浪头忽焉而至。在离它不远的地方有流水的细响,冷冷如一曲琴音,那些琴音嵌在天后宫的年轮里,一砖一瓦成为最完美的音乐载体。纤草初渥,桂林街的石板路面几乎在升起一阙柔声的歌。老宅是民国二十四年修建的,单檐硬山顶,二层走马转角楼,属典型云南一颗印建筑格局,柱础、山墙、檐口、石瓦依然散发着精巧富贵的气息。房主王维玉是蒙自新安所人,从小随父经商,事业有成后成为蒙自有名的工商业主兼地主,因经常行善救济而备受当地民众拥趸。这幢老宅,八十年前属于热闹繁华的过往,属于锦衣玉食的贵族乡绅。此时此刻,属于一张一尺见方的所有权状。耳畔飘荡着并不存在的琴音,事实上我们的时代无法再出现那样的琴音了。但想像中,那空灵而飘渺的琴韵仍然从不可知的方向来了,在有梦的幽谷里婉转低回着。孑立于风雨多年,老宅老地依然无恙,不知那些梦是否也都无恙,那些遥远的,不属于这个世纪的梦。广州会馆是二十多家会馆中保存最完整的,细长坚挺的柱子,线条硬朗的屋檐,尽管模糊却难掩精美的雕刻,连同爬满石墙的碧绿苔藓,将迷蒙的秋日和怅然的微风都控制住了。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它当仁不让成为最受瞩目的风景,连同那些被风雨侵蚀得凋零剥落的门楣,都因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这样的风格,这样的色调是怎样地适合故人之情,又怎样地适合怀旧啊。随着细风,泛*的树叶翻腾抖簌着,把一季的秋凉都翻到心上来。我爱这样的季候,爱这样有年代感的建筑,只是感到我爱得这样孤独,这样无奈。漫步南湖岸边,一缕泛着苦甜气息的缅怀,中国内地第一家咖啡馆“滇越铁路酒吧间”从记忆深处跃然而出。年,这个法国特色的咖啡馆不仅出售咖啡,还出售酒精饮料,是咖啡馆与小酒馆的混合产物,也是彼时欧洲咖啡馆的主流模式。它吸引了到此修建滇越铁路的法国人,吸引了其他外国人频频光顾。有咖啡,有音乐,有繁灯,蒙自这座小城的浪漫格调,在季风中绵绵密密地上演。那个越南少女弹奏的独弦琴,莺莺燕燕回荡在城市夜色中。“樊口如樱小,蛮腰似柳缠,春风吹薄绿纱裳,细拨红牙,低奏月如霜。故国悲咽语,南疆懒化妆,凝眉泪转九回肠,愁对天涯,无语话沧桑……”可惜这出戏结束得太早,迟到的观众只好望着合拢的黑绒幕黯然神伤。上世纪三十年代,侨居在蒙自的越南志士陈南美,精心建盖了一幢两层楼的“南美咖啡馆”,它如今依然静默地伫立在老街上。建筑式样简洁朴素,清水墙,单檐瓦坡顶,毛石墙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装饰。在那个年代,这座咖啡馆不但将咖啡文化传播到蒙自,还吸引来众多西南联大的学生,以及各路名流时常在此聚集。每日每时,咖啡馆内都弥漫着一团喜悦,一腔温柔,一片勃勃然的生气,一缕婉转的气流。它在那个年代里唯我而又忘我,没有阳光的日子,这里便是阳光,没有欢乐的日子,它自己便是欢乐。一座简单而小小的咖啡馆里,有着完美而自足的世界。我一遍遍用脚步丈量蒙自的老街老巷,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四周一片零落的秋意。落叶如雨,愁亦如雨,纷纷洒在青石板路面上。步履间幻起的重重波涛,掩盖了一片陌生的景致,许多神秘的臆想一起落进心里来。我弯腰捡起一片落叶,叶子是*褐色的,弯曲的,像只载着旧梦的小船,船舷上长着两粒美丽的梧桐子。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同质化的城市,但我仍然固执地沉湎于不被珍惜的过往。四下寂然,那些既没有情节也没有穿插的故事,正在日渐湮灭。风雨瑟瑟袭来,我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两颗我未拾起的梧桐子在某处草地上发了芽吧?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似乎又能听到遥远的西风,以及风里簌簌的落叶声。我仍然能看见那只载着梦的小船,航行在晨曦中,航行在一粒种子的希望里。曾以为历史应该严肃,应该成熟,应该神圣,就像秋天所呈现的样子。然而谁懂呢,谁知道呢,谁去欣赏那深度呢?我能听到他们深深的叹息,那故事至少感动了他们自己。我又听到另一声更深的叹息,我知道那是我自己的。(图片由作者提供)好文推荐:史海钩沉丨金平:历史深处的记忆地理探秘丨探访建水官厅镇四角田村大水沟校园在线丨思索的碎片作者丨闻冰轮责编丨吴明桔邮箱
rwhhrwh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