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住田林的童双春走了,记忆中的老先生又少一
TUhjnbcbe - 2021/6/28 0:08:00
北京权威湿疹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8839620.html

百货商店楼上的笑声


  曾经的大新游乐场坐落在百货商店里。


  


  有着个座位。


  好奇的游客在看西洋镜。


  攒钱的三教九流在穿梭。


  茶堂间老板瞄着玻璃杯。


  五毛钱一杯,喝得快了可以再来一杯。


  台下乱七八糟,台上笃定唱戏。


  


  滑稽的场子当然是在唱滑稽。


  让人笑出来容易吗?


  小孩子原本很会笑,我们逐渐教会他们不笑。


  等到自己想轻松一下的时候。


  笑还得有专业人士来“带头起哄”。


  上海滩有捣糨糊的朋友,也有来淘金的五湖四海。


  有很多白相人讲究着排场,内里却是个穷瘪三。


  他们好玩的存在是说滑稽的人取材源头。


  


  滑稽戏说的是上海滩的人生百态。


  笑过,又让人记得住,之后能品味出其中滋味是最高的。


  最好的滑稽戏自然不止于轻浮的取笑。


  越剧名家筱丹桂10月13日死的。


  王亚森、杨笑峰、袁一灵、杨华生、张樵侬、陆希希、鲍乐乐、夏萍10月18日就演了《筱丹桂自杀记》。


  这说明滑稽戏的真实面目绝非仅仅是百货商店楼上让人开心的二人转。


  02去了那一边


  大世界和大新游乐场的快乐,越来越少人能体会到了。


  没了游乐场,滑稽戏离开了南京路,去了别的地方,似乎声音越来越小。


  


  下一代上海人是不是还知道这个有地方特色的滑稽戏,是一个问题。


  唱滑稽、说滑稽的人,离我们远去了。


  抖音里的搞笑视频似乎并不是滑稽戏老先生们的“战场”。


  短视频能让手机一族发笑,笑了又鄙视一番。


  这就不是滑稽戏。


  老先生们也大概不习惯这种样子地登台。


  


  88岁的童双春去世了。


  他走了让人又为滑稽戏的没落又没来由地难过起来。


  童老先生原名童永江。


  被提议去说滑稽戏,就考上了。


  长得好看的人做事情就那么顺利。


  


  后来他和李青的的搭档也很稳定,从形象到性格都是很配的CP。


  两个人住得很近,又一起选好了身后地。


  说是要和老同事吴媚媚他们都在一起。


  他们在那边倒是又可以热闹了。


  03工人新村里的顶流们


  童双春和李青们按照现在的话来说,也是做过上海滩顶流的人。


  没有手机但是有收音机的时候,他们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这样的上海滩人物住的也不高档。


  就在著名的田林一带。


  田林这块地方算徐汇,又不算徐汇。


  这种算法存在于老上海的脑子里,全因为这块地方本来是上海县的农田。


  后来慢慢成了工人新村,也是风光热闹过的。


  


  最耳熟能详的地方有点尴尬。


  往旁边走个几分钟就是龙华火葬场。


  乐观的人总能说出乐观的话。


  在上海房价飞升后。


  火葬场旁边的房子也是满满当当。


  越烧越旺嘛。


  


  要说方便是方便的,要说不方便也是不方便的。


  谈朋友要看的法国梧桐,去一次衡山路有点距离。


  一部公交车晃荡晃荡才能到,走却是需要走40分钟。


  激素不分泌,不谈恋爱的朋友买点东西还都是在田林路。


  脏乱差的小闸镇能解决所有水果上的需要。


  


  不住附近的人,是想象不出以前小闸镇的城中村模样。


  很容易买到水果,买到不怎么健康不怎么卫生的食品。


  但这样的记忆是鲜活的。


  老先生们住在这里也是太接地气的。


  04唱滑稽的为啥没攒到钞票


  要衡量一个职业有没有出息,看看谁先完成了三娃任务。


  


  现在的艺人们挺爱生,喝国产奶粉的*也是代表人物之一。


  出演个综艺节目就是天价,也怪不得都惬意的很。


  


  滑稽戏的顶流们没做好攒钞票这一点。


  徒子徒孙们电视上的叫卖也不怎么上档次。


  让人看得直摇头。


  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没有做出一个闭环,把自己这个IP打造好。


  在岗的朋友辛苦攒钱,在田林退休的老先生也是没多少顶流的样子。


  童老先生跟他的搭档李青都住在田林九村。


  老先生晚年逸闻中有一条,因为他住在六楼,上上下下挺困难。


  


  时值上海正在推行装电梯的事情。


  六楼的老先生并没有自己是名人很顺利装上。


  后来迎来了围观慰问的,才有解决了。


  按照现在的年轻人想来,名字就是钱,不去钱生钱,住在工人新村里,真是没有商业感觉。


  他们为什么能够这么不想继续攒攒钱?


  年纪是一个原因。


  属于滑稽戏的时代过去了也是一个原因。


  反正就是这样了。


  05波波的独角戏唱得下去吗?


  不管周立波有多另类,能有点以前滑稽戏人做派,还把浆糊捣出上海的也就他了。


  周立波去个法院,还要保镖撑伞,上海阿姨夹到高呼。


  


  这个做派是另类的。


  这个做派是有点韩国欧巴感的。


  只是住在了老公房里老帅哥童双春是没有这个派头的。


  老先生退休后也是有过动作的,


  上海太平洋海康艺术团,“童双春工作室”。


  不过后来真的少有了好听的滑稽戏。


  没有了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段子。


  是因为上海人活得不太鲜活了吗?


  


  波波派头十足开讲,上海男人那种特有的需要扎台型的感觉表达得倒是不错。


  个人品牌也做起来了。


  很魔都的事情刚刚开始,就也倒下来了。


  一个周立波倒下了。


  后面应该也没有了吧。


  


  现在的周立波整日的捆绑着奇奇怪怪的传闻。


  曾经我们很爱听的滑稽戏段子的创造者们始终就是不见了。


  最后


  滑稽是难以言传的高级幽默。


  韩国人可以写狗血的剧情攒外汇。


  我们不过是期待听听滑稽笑笑自己。


  


  童老先生走的时候,我们都是记得老先生的名字。


  但也突然发现,因为很多年没有再打开电台。


  他跟李青说的段子,曾经以为记得很牢,其实早已经忘记了。


  无情的时光和岁月,其实真的可以改变很多事情。


  田林新村会不会再出现像老先生这样的名人?


  应该很难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住田林的童双春走了,记忆中的老先生又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