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街的记忆
——成都旧事作者:陈焰
年5月21日早上,我去成西的新城市广场办事,又来到了妈妈的老家一一成都西大街。
现在的西大街已经变了模样,街道扩宽了两倍,原来的平房院落已经不复存在。
以前,那里有个成都街灯管理所,是一个很大的院子,民国时期那里是我妈妈的老家,妈妈就是在那里长大的。那时候,妈妈和她的毛根朋友*孃孃、盛孃孃经常在大院子里办姑姑宴,院子里都是她们的欢歌笑语。后来,在成都市稽征处当处长的外公被土匪枪杀,家道中落……
后来,姨妈、舅舅他们搬出了那个大院子。在旁边的一个小院子里生活。小院的门牌号是西大街42号。小院子的左边是一个五金店,右边是一个膏子店(卖染料的店)。舅舅一家人住两间房子,后面有个小厨房,放了一个水缸,一个蜂窝煤炉子。大干妈妈只有一间房子和一个小厨房(其实就是一街沿边边)也放了一个蜂窝煤炉子,一个水缸,两个人在里面都转不开身。记得大干妈妈(妈妈的大姐)经常买染膏回来,自己染布做衣服。舅舅和大干妈妈都会做川菜,什么甜水面、四川水饺、鸡汤抄手,拌凉粉凉面,好好吃额!我也学到了这些手艺。
我们小时候(上世纪60--70年代)一放假就会到西大街的小院子里玩。院子里有几间房子是五金店的库房,进门住着万姆姆一家人。万姆姆是蹬人力货三轮车的,她每天早出晚归去拉蜂窝煤,辛苦的挣钱供养她的四个孩子,她两只脚肚子上(小腿)都鼓起猪儿虫(学医后才知道那就是下肢静脉曲张)。她家的三个女儿都是我的好姐姐。文化大革命中,万大姐去西昌当了知青,回成都探亲时,给我们讲了好多有趣的和稀奇古怪的事。我第一次听说“麻风病”,就是从万大姐嘴里。她说“西昌凉山有很多麻风病人,脸要烂,眉毛头发要掉光,要传染人。为了不传染给其他人,就把麻风病人关起来(现在叫隔离)。还说西昌的彝族女人要抢男知青去做老公。
院子里还住了詹伯伯一家五口。詹伯伯在煤炭公司,他老婆我们叫刘孃孃,是北巷子糖果店的售货员。院子里的人都跟到吃了不少糖。她老大是女儿,叫詹妹,我们叫她詹姐姐。老二是儿子,叫胖娃。老三有点瘦,叫猴猴儿。他们家庭条件比较好,日子过的还匀净(成都方言过得去的意)。
院子里还住着李大姐(大人们叫的)一家人,她男人在贵州修铁路,家里有5个男娃子,一个幺女,李大姐脚有点残疾,(足内翻)他们家经常乱成一片,娃娃们打架,她又打娃娃,家里又脏又乱。
在西大街的大杂院里,人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大街上的法国梧桐树叶绿了又*,*了又绿。小娃娃们慢慢地都长大了,老人们也慢慢地老去。
那时候,我经常和院子里的小伙伴们做游戏,办姑姑宴。还走路去皇城坝,去骡马市玩。嘴里唱着“胖儿胖嘟嘟,骑马到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儿骑白马……”,去西门的城门洞,去北巷子耍。去买兔腰子、兔肝子和兔脑壳吃。真的很好吃。
那时候,大干妈妈经常牵起我去西二道街,去红墙巷,去宽窄巷子的亲戚家里串门,去摆龙门阵。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听大人们摆龙门子。
那时候,我和弟弟还经常去家住沙湾的三姨妈家玩。那时候的沙湾还是乡坝田,田坎路坑坑洼洼不好走,我的双胞胎弟弟用邛崃话提醒我“几几标搭倒了,一边高一边矮”。被我成都的表姐表哥们流传至今。(我妈妈50年革大毕业到邛崃参加土地革命,后来和川大地下*的父亲在邛崃相爱,并开花结果)。
60-70年代的成都西大街,很多院子里面没有厕所,在宁夏街口子上有个公共厕所,人们白天就去那里方便,每天早上都要排好长的队喔,又是旱厕,臭气熏天。晚上,就在家里的马桶解决。所以,每天傍晚都有拉粪的架子车在吆喝“倒马桶子了!”每家也会早早的把洗菜水洗衣服的水端出去,等着洗马桶。几十年过去了,成都人的马桶早就消失了。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卫生间,公共厕所也清洁卫生。
那时候,我们院子里面没有井水,要到旁边的院子里面去扯井水洗衣服,淘菜。吃的倒是自来水,不过要到宁夏街口去担水,每天要排好长的队呀。我还记得那个放自来水的女孩叫“三姐”。不知道三姐现在在哪里?
那时候,舅舅家厨房后面有很高很高的墙,上面还有铁丝网。我长大后才知道,高墙后面就是成都的市大监(西门长大的成都人应该都知道的监狱)。90年代末西大街改造,原先的平房,院落全部撤掉,市大监也搬走了。只有原来的四川省歌舞团(以前的名字)留了下来。小时候特别羡慕歌舞团的演员,爱看他们走路的样子。还学她们烫披披妹(刘海)(用火钳在蜂窝煤洞洞里烧红,然后卷头发)。
妈妈老家西大街42号,就是图片中新城市广场的位置。
西大街过口子就是八宝街,右边的那个小楼,就是曾经的成都市青年川剧团,那时候大姨妈家的小表哥表嫂就是那里的演员,现在已经是为数不多的川剧艺术家了。小时候我们经常去看川剧。剧团的旁边有一个茶饮水果店,叫“桃李香”,是一座小洋楼。他家的糕点特别好吃。巧合的是,桃李香的后人也和妈妈一样,解放后去了邛崃,在那里做医生,他家的女儿还是我哥的同学。
50多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西大街的昨天还是记忆犹新……院子里的小伙伴们你们都好吧?
Theend
作者简介陈焰:年考入四川医学院医学系,83年毕业后一直从事中等卫生教育工作,内科学副教授。退休于成都大学。当过知青,热爱教书,热爱学生,热爱生活,爱好旅游,喜欢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