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设计VisualInformationDesign
“信息设计是功能、流程和形式的综合。功能被定义为具有明确目的的功利需求:使信息易于查找,阅读,理解和回忆。流程是指信息的逻辑顺序。形式意味着充满活力的.信息模式和清晰理解的组织。”
——现代信息设计先驱拉迪斯拉夫·苏特拉
信息设计是新兴的设计门类,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如何对信息进行快捷、有效地传递。目前视觉信息设计专业方向主要是“叙述型”的信息图表设计,就是通过把信息分解、梳理,再将具体的例子制作成图像,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设计师本身就像是故事的叙述者,尝试以一种浅显易懂且快速的方式传播信息。本届22位毕业生在4位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克服了疫情期间沟通指导上的困难,并针对展出形式的变化,运用平面、影像、动画等多种视觉表现方式,对主题进行系统、综合的设计尝试,体现了设计作品实验性和交叉性。01.《韶韶南京》城市信息指南学生张兴宇、沈悦、曹一鲁指导教师
师悦、厉勉、陈皓、单筱秋
《韶韶南京》以南京城市文化为主题,围绕其自然风貌、城市历史、风俗文化的相关信息,提炼出自然气候、天下文枢、历史建筑、明代城墙等9项信息合集。以相对生动的视角,将这些内容各不相同的主题,转换为信息图表与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动态海报,以适应新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
在以纸张为媒介的衍生品制作时,则可以将某一主题的地图与相应的信息图表分别置于纸张的正反面,发挥旅行指南的作用。此次毕业设计,希望能够通过大众易于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改变南京身为历史名城而稍显陈旧的固有形象,展现出更为现代、活泼的南京面貌,这对于城市文化形象的网络推广也发挥着积极作用。《明城墙》通过城墙规格、建造年代、平面分布图等信息,介绍了我国现存的第一大城墙——明城墙。运用扁平化的图形绘制手法,清晰展现出明城墙的建造历史与保存现状。《天下文枢》以相对简洁的图形绘制手法,表现科举考试流程。以及夫子庙、江南贡院等知名文教场所,展现出南京深厚的教育传统以及成为天下文枢的原因所在,配合诗中南京的地图,从古代诗句出发,换一个角度重游南京。《文学之都》年10月,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细数文学史上与南京关系深切的文人,配合南京文人故居地图,可以发现南京确实人才济济,也从侧面印证出南京文脉发展久远,这也是它成为文学之都的主要原因之一。《森林城市》以图解、数据、地图相结合的信息呈现方式,讲述了南京“市树”雪松与南京“名树”梧桐各自的历史故事,并以两种树木的分布图为辅助,清晰展现了雪松与梧桐的分布区域与生长环境。《学霸聚集地》主要运用桑基图、饼形图与柱状图的数据图表现形式,通过南京优质学科排名、南京各类型高校占比等信息,向读者展现出南京高校的多数量与高质量,凸显出南京优质的教育资源。《十朝都会》通过南京历史名称的更迭,结合地理位置信息,展现出南京悠久的发展历史与良好的建都条件。观者也可通过历史建筑地图,了解不同类型的历史建筑分布,感受到南京作为“十朝古都”的深厚底蕴。《无鸭不成席》通过较为诙谐的图形绘制,表现鸭子的多种吃法,展示南京无鸭不成席的饮食文化。同时结合鸭子食铺地图与订单数据表,充分体现出南京人“爱鸭”心切,以及鸭肴美食在南京的地位。《南京寺庙》此图集中介绍了南京各个区域寺庙分布的情况,并着重介绍了“百寺之首”——大报恩寺。通过其独特的地宫结构,稀有的地宫圣物凸显出大报恩寺在全国寺院中的重要地位,也从侧面反映出南京历史久远的寺庙文化。《江南“夏九九”》主要通过南京夏季气流的形成与方向剖析了南京夏热的原因,结合地形、大气与高压等气候因素,阐明南京夏热的必然性,以数据统计为依据的南京旅行季节表,提供了最适宜来宁旅游的时间段。▲资料收集和风格尝试02.《功夫之咏春?太极?形意》信息设计学生林若雨、潘叶娣、张涛指导教师
陈皓、厉勉、师悦、单筱秋
中国功夫,我们想到它总会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豪迈;总会是“月残秋雁血,漏断古蝉音”的飘逸;总会是“丹心负美名,抚筑傲侠群”的无羁;总会是“花酒数杯不平身,身影袭花花自落”的柔情。它的一招一式铸就了多少代中国人的傲然气骨,它的一停一顿凝结了多少传统文化的风韵精髓。直到我们停下脚步,用心聆听中华武术的悠扬历史,用心感受那变而不乱的每个招式,我们才后知后觉,中国功夫的博大不止停留在《双截棍》的每个音符里,不止藏匿于武侠小说的一字一句里,不止定格于每个武术电影的一帧帧画面里——它们生动而真实,隐逸而壮阔,从古而来,流淌至今。我们尝试用信息图表的形式,努力向各位还原这一幅独特且壮丽的艺术画卷,愿大家在对中国功夫有更深理解的同时,同样能和我们一样,感受到这份武术艺术送给中华民族的豪情与浪漫。
咏春
以咏春为主题的信息设计。《咏春·木人桩法运动轨迹分析》:是对木人桩法运动轨迹的分析,不同于资料中的第三人称观察方式,设计中使用了第一人称的方式对木人桩法运动轨迹进行了分析和提取。通过颜色的渐变和动态的表现,表现咏春拳的迅雷之势、紧密防守和刚柔并济相互组合变化。《咏春·身法和招式》:通过信息图的形式更直观地将咏春的基础身法招式进行展示。不同于以往简单的罗列和图解,对招式进行归类分析,通过图表的形式更清晰地介绍给读者。《咏春·脉络关系图》:设计中采用简洁的手法,清晰地将咏春拳的传承关系展现给读者,其中包括了大家熟知的咏春大家叶问、著名的国际打星李小龙等人物。形意以形意拳为主题的信息设计。
《形意拳基本拳法》:以五行拳、八字功和十二形为主,在人物动作设计中,动作风格更加简洁干练,同时也表现出形意拳本身的特点,将人物动作与动物特点很好地进行融合。在整体版式上,采用阵列的形式将三个部分的拳法动作结合起来,阵列中心是形意拳最基本的拳法——五行拳,用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的关系体现五行拳的特点,然后将八字功与十二形进行排列,整体配色比较鲜明。《形意拳桩功特点》:在基本桩功这部分的设计上,以桑基图的形式对桩功分类及其特点进行可视化设计,并将特点对应的身体部位次数在人体上进行总结。《形意拳历史脉络》:采用简单的曲线形式将形意拳的重要时间发展节点直观清晰地串联起来,让大众更好地了解形意拳的发展过程。太极以太极拳为主题的信息设计。《太极·二十四式太极拳动态分析》:太极拳要求的是动与静的结合,通过分析拳者的运动线路变化,绘制行为动作轨迹图,呈现他们的动态变化轨迹。将太极拳所特有的诗意美表现出来,结合太极自身柔和缓慢的特点,以动衬静。充分体现太极拳动作以线带面动态的柔和,人物转身缥缈的感觉。
《太极·太极拳的传承图谱》:太极拳自陈王廷创立之后,就在陈家沟陈氏家族中世代传承,绵延数百年而不绝。历经陈氏子孙及其门徒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太极拳已经成为我国传统的优秀拳种之一,并衍生发展出了杨、吴、武、孙、和五大流派。通过时序性图表的方式以时间叙述为基础,从不同色彩的时间线的长度将太极拳的传承脉络解释清楚,清晰地呈现从第一代传承人到近代十九代的关系以及演变出去的杨式、吴式等流派的关系。
▲资料收集、草图绘制和风格尝试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毕业作品线上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