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名实图考》中描述的观音竹,生长在饶州的山坡上,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生长习性著称。在春季,它的短叶中会抽出细长的葶,绽放出小巧的绿叶,并开出绿色的花朵,花柄长如石斛。花朵的形态也颇为特别,一瓣长圆如小指甲,向上翘起如头部,下方则有三片细尖的花瓣,下垂如足,再辅以一片弯曲如尾的长瓣。花朵中心的白点点缀其中,颇似一只翻肚的青蛙。茎与花同时绽放,长度约六七寸,形态罕见,颇为独特。对照图片来看,此观音竹确实为本种无疑。
观音竹不仅形态别致,还拥有多种药用价值它生长在海拔至米的密林下草丛中、草坡上或沟谷阴湿处,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西、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其味甘性平,归入肺、胃、肝经,主要入药部位为带根全草。观音竹具有补气润肺、化痰止咳、解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病后虚弱、肺热咳嗽、痰喘气壅、白带、虚火牙痛以及毒蛇咬伤等症状。在用法上,它既可以煎汤内服,也可以捣敷外用,用量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观音丸血竭2钱,熊胆(研)2钱,人参半两,蛇蜕(皂角水洗,新瓦倍)半两,木贼两(去节,童便浸,晒),苍术两(童便浸2宿,晒),威灵仙两,鹰爪黄连两(去须),地骨皮两(洗,晒),蔓荆子两,茺蔚子两,车前子两,川芎两,当归两,羌活两,蝉蜕两(洗,晒),石决明(煅,存半生)两,蚕蜕纸20幅(炒焦)。
将以上药材细磨成末,取羯羊肝具,去除筋膜后,用慢火煮至半生熟。将煮好的羊肝与药物一同捣碎,再以粟米粉和肝汁煮成的糊作为黏合剂,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状。
用于治疗内外障失明,或欲结青光内障,或赤脉疼痛等症状。
每次服用70-80丸,可用温米泔水或石菖蒲煎汤送服,饭后常服。
《直指》卷二十
观音全蝎散全蝎2个,天麻半钱(炮制),防风半钱(去芦头),羌活半钱,川白芷3钱,甘草3钱(炙制),扁豆3钱(姜制),黄耆(蜜炙)3钱,砂仁5钱,赤茯苓5钱。
将以上药材细磨成末。
用于治疗小儿因外感风寒和内伤脾胃而导致的吐泻不止症状。
每次服用钱,可用冬瓜仁煎汤调服,不拘时候。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观音散人参一两,茯苓一钱半,神曲(炒)二钱,石莲肉(炒.去心)一分,绵白芷、木香(炮)、白扁豆(去皮.炙焦黄.去火毒)、甘草(炙)各一钱。
将以上药材细磨成末。
用于治疗小儿因外感风泠和内伤脾胃而导致的呕逆吐泻症状。此药能温养脾胃。
每次服用一钱,用水一小盏煎煮至四分左右,加入一枚枣和三片藿香煎煮后去渣温服。根据小儿年龄大小适量增减药量。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官桂散官桂5钱(去皮),丹皮钱5分,川芎钱5分,葵子钱5分。
将以上药材细磨成末。
用于治疗产妇面赤舌青、子死母活的难产症状。此药能助产并下死胎。
每次服用3钱,用葱白煎汤调服。
《胎产心法》卷中
此外,《奇效良方》中还记载了一种名为“官桂汤”的方剂。但请注意,“官桂汤”的处方和功能与“官桂散”并不相同。因此,在使用任何药物时都应仔细辨别其成分和功效以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治疗。广陈皮8分,厚朴钱,肉桂5分,制半夏钱,干姜5分,甘草3分。
适用于缢死救醒后的调理。
将以上药材用水煎煮,煎好后与粥一起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