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历史风貌保护和居民生活环境更新之间的矛盾?日前,在上海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66梧桐院”举办的“党课开讲啦”第九期“研习汇”开放式组织生活,围绕“建设人民城市、共享美好生活”,基层干部和居民展开了面对面交流。
“研习汇”是徐汇区创设的开放式组织生活品牌,“党课开讲啦”准确把握“四史”学习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身边人讲身边事”的系列示范党课,通过“现场对话+线上直播”的形式,将开放式组织生活覆盖更多党员群体。其中,“66梧桐院”是新开不久的党群服务站,也是一个在党建引领下的社区综合服务体。
坚持“人民至上”,打造人性化社区、人文化气息、人情味生活,立志让人人享有品质生活,是“66梧桐院”党课聚焦的第一个关键词。上海保护建筑武康大楼地理位置特殊,建筑两侧紧靠道路,行人密集,空调外机和外墙构件一旦老化,存在较大坠落风险。而大楼以居住功能为主,内部也需要提升居住环境。徐汇区房管局局长茹国明分享了发生在这里的变化:修缮改造之初,不少居民不理解、不支持,但房管部门秉持“用心用情、换位思考”,用专业的办法,一户一方案,精准对接需求,之后大部分居民非常配合。房管部门还搭设了集中的公共晾衣区和小花园,解决住户生活和休憩需求。
让居民参与自治共治,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是党课聚焦的第二个关键词。湖南街道老弄堂多,封闭式小区少,地区住宅房屋产权结构比较复杂,大部分弄堂内既有直管房又有私房,既有售后房又有单位系统房,管理问题突出。从小生活在这里的湖南街道党工委书记董伟,工作中自然更多了一份情感,他反复提到“为民服务的情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居民自治共治,支持居民和区域单位共同管理,探索弄管会、物业一体化的社区治理新路径。
“有温度的城市”,一定是人性化的城市,人人都能切实感受城市温度,是党课聚焦的最后一个关键词。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蔡金萍分享了许多风貌区内的随手拍,照片记录的风景、建筑和人,呈现的“变与不变”,注入的情感和回忆,时刻能感受到“幸福”和“温暖”。上海衡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佳音,则分享了“夏衍故居”策展的一段经历,将保存的记忆和空间一起呈现,建筑就有了生命。她还展示了市民跟随微游线路参观的照片,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从了解到熟悉,慢慢就多了情感认同。
“研习汇”现场互动热烈,天平街道主任王争介绍了街道业态调整的想法,“迷你书店”、垃圾库房改造等都是让居民享受美好生活的有力举措。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黄晓春教授给出了不少专业点评和建议,现场观众的答题板上也记满了心得和感受。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
编辑:王婷君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