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雷公炮炙论对菌物药炮制的精彩论述
TUhjnbcbe - 2024/8/1 20:44:00

《雷公炮炙论》简介

《雷公炮炙论》共三卷,南北朝刘宋·雷敩约撰于公元5世纪。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此书是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学专著,原载药物种,每种药均先述药材性状及与易混品种区别要点,鉴别其真伪优劣,是中药鉴定学之重要文献。《雷公炮炙论》也是中国最早的制药专著。

书中称制药为修事、修治、修合等,记述净选、粉碎、切制、干燥、水制、火制、加辅料制等法,对净选药材的特殊要求亦有详细论述,如当归分头、身、尾;远志、麦冬去心等,其中有些方法至今仍被制药业所采用。此书对后世影响极大,历代制剂学专着常以“雷公”二字冠于书名之首,反映出人们对雷氏制药法的重视与尊奉。

明代多种本草书中均附会说是该书佚文,并常以雷公炮制冠于书名之首,如《雷公炮制药性解》、《新刊雷公炮制便览》等,但此类书均非《雷公炮炙论》辑佚本,仅收录了部分佚文而已。

原书早佚,其内容多散见于《证类本草》、《雷公炮炙药性赋解》、《本草纲目》等书中。年张骥根据上述各书重予补辑,得药余种,分原叙及上、中、下三卷予以论述,并加入其他古本草书中有关炮炙经验,末有附卷,另记70余种药物的炮炙方法。现存年成都益生堂刻本,年后有重新排印本。

清末张骥所辑《雷公炮炙论》为此书最早辑佚本,收录佚文余条。现代中医文献学家尚志钧所辑《雷公炮炙论》,计收载原书药物种,校注详尽,书后附研究论文数篇,代表了当代《雷公炮炙论》辑佚、研究的最高水平。

有关菌物药炮制的记载

目录上卷篇名茯苓

雷公云∶

凡采得后,去皮、心、神,了,捣令细,于水盆中搅令浊,浮者去之,是茯苓筋,若误服之,令人眼中童子并黑睛点小,兼盲目,甚记之。

目录中卷

篇名猪苓

雷公云∶

凡采得,用铜刀削上粗皮一重,薄切,下东流水浸一夜,至明漉出,细切,以升麻叶对蒸一日,出,去升麻叶令净,晒干用。

目录中卷篇名蝉花

雷公云∶

凡使,要白花全者。凡收得后,于屋下东角悬干,去甲土后,用浆水煮一日,至夜,焙干,碾细用之。

目录中卷篇名白僵蚕

雷公云∶

凡使,先须以糯米泔浸一日,待蚕桑涎出,如蜗牛涎,浮于水面上,然后漉出,微火焙干,以布净拭蚕上黄肉毛,并黑口甲了,单捣,筛如粉用也。

目录中卷篇名曲

雷公云∶

曲,凡使,捣作末后,掘地坑,深二尺,用物裹,内坑中至一宿,明出,焙干用。

目录下卷篇名雷丸

雷公云∶

凡使,用甘草水浸一宿,了,铜刀刮上黑皮,破作四、五片,又用甘草汤浸一宿后,蒸,从巳至未,出,日干,却以酒拌,如前从巳至未蒸,日干用。

雷论合药分剂料理法则

雷公云∶

凡方云丸如细麻子许者,取重四两鲤鱼目比之。

云如大麻子许者,取重六两鲤鱼目比之。云如小豆许者,取重八两鲤鱼目比之。云如大豆许者,取重十两鲤鱼目比之。云如兔蕈(俗云兔屎)许者,取重十二两

鲤鱼目比之。云如梧桐子许者,取重十四两鲤鱼目比

之。云如弹子许者,取重十六两鲤鱼目比之。一十五个白珠为准,是一弹丸也。

凡云水一溢、二溢至十溢者,每溢秤之重

十二两为度。凡云一两、一分、一铢者,正用今丝绵秤

也,勿得将四铢为一分,有误,必所损兼伤药力。

凡云散只作散,丸只作丸,或酒煮,或醋或乳煎,一如法则。

凡方炼蜜,每一斤只炼得十二两半或一分是数,若火少,若火过,并用不得也。

凡膏煎中用脂,先须炼去革膜了,方可用也。

凡修事诸药物等,一一并须专心,勿令交杂。或先熬后煮,或先煮后熬,不得改移,一

依法则。

凡修合丸药,用蜜只用蜜,用饧则用饧,用糖只用糖,勿交杂用,必宣泻人也。

如需转载请注明:本文选自《中国菌物药》杂志第三期,文章作者为千菌方创始人、北京千菌方菌物科学院院长:陈增华。

1
查看完整版本: 雷公炮炙论对菌物药炮制的精彩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