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有落叶,有露水,还有秋霜。当白霜凝结在树叶上,停留在草丛中,秋日,别有一番风采。
秋天有秋天美丽的风景,有秋天的思念,有秋天的丰收,有秋天的悲伤等。
秋天美丽的风景
金黄的稻穗随处可见,硕果累累的院子里一片喧哗。秋风萧瑟,草木摇落,大地一片萧条虚无的美。田野里那用木头和竹子制成的“收割机”举步维艰。秋意,甚浓。落叶纷飞,诗人漫步田间,观丰收之年,成千上万的稻草人矗立田间,诠释的是秋天的凄美。
秋天的思念
悄然而逝的秋,仿佛留给了人们几分思念。思绪里仍惦记着那随风摇曳的梧桐叶。
秋天的丰收
秋收是一把镰刀终止了这个季节的风骚。一双双草鞋在泥田里烙下的痕迹,是农民心坎里的笑。
一夜间所有的农作物就变了金黄,枫叶染红了远山,苹果红着脸向人们问好,麦穗虚心的低下了头。
秋天的悲伤
随着霜降来临,初冬的凌乱和寒意,让这个一落叶而知深秋的时节多了几分凄凉与凋敝。原本这个乡村世界的那一份凝重,如今却在黄牛伤口背上凝成了痂。
秋天的美梦
秋梦又想在这个季节编织一个现实而又虚幻的美梦。让这个美梦被秋风吹走,吹到远方。而我却希望,当梦醒后,身后有一群怀揣梦想的追梦人。
我喜欢春天,可更爱秋的华丽。秋比春更加多彩,又富有收获。
有魅力的秋天是美好的,人生的秋天也是值得赞美的。秋天的丰富如中年人的盛装,丛林浸染的大地、山川,如人到中年的容颜,完全没有了幼年的稚嫩,丢掉了少时的青涩,抛弃了青春期的懵懂,不迷惘、不盲从、不衰颓,留有趟过岁月的稳重,更有穿越沧桑的绚丽。大多已经过拼搏走出人生的低谷,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或努力付出后的收获。
四季的轮回,大自然赋予了秋色的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佳句,似在阐释出世上万物精灵,在这秋天里定会上演着丰美的人间传说。秋天里的意境永远也述说不尽,望着无垠的秋空,我常常会想起那首古老的歌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今天分享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词——韦应物的《秋夜寄邱员外》,在古诗词中去细细品味秋天的各种思绪!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大意是: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注释
: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一作“邱二十二员外”。
:正值,适逢,恰好。
:幽居隐逸的人,悠闲的人,此处指丘员外。
韦应物写的五言绝句,一向为诗论家所推崇。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中唐五言绝,苏州最古,可继王、孟。”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境。”《秋夜寄邱员外》是他的五绝代表作之一。它给予读者的艺术享受,首先就是这一古雅闲淡的风格美。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曾称赞这首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它不以强烈的语言打动读者,只是从容下笔,淡淡着墨,而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如果就构思和写法而言,这首诗还另有其值得拈出之处。它是一首怀人诗。前半部分写诗人自己,即怀念友人之人;后半部分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诗人所怀念之人。
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是彼此衬映的。
次句“散步咏凉天”,承接自然,全不着力,而紧扣上句。“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的:“凉天”是与“秋夜”相绾合的。这两句都是写实,写出了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
接下来,作者不顺情抒写,就景描述,而把诗思飞驰到了远方,在三、四两句中,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而这三、四两句又是紧扣一、二两句的。第三句“山空松子落”,遥承“秋夜”、“凉天”,是从眼前的凉秋之夜,推想临平山中今夜的秋色。第四句“幽人应未眠”,则遥承“怀君”、“散步”,是从自己正在怀念远人、徘徊不寐,推想对方应也未眠。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从前两句生发,而又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从整首诗看,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陆机在《文赋》中指出,作者在构思时,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些话说明文思是最活跃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因此,在诗人笔下,同一空间里,可以呈现不同的时间;同一时间里,也可以呈现不同的空间。像王播的《题木兰院》:“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就属于前者。而这首韦应物的怀人诗,则属于后者。现代的电影艺术,有时采用叠影手法来处理回忆与遥想的镜头,有时使银幕上映出两上或两个以上的画面,使观众同时看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或时间里出现的不同场景。这首诗运用的手法正与此相同。它使读者在一首诗中看到两个空间,既看到怀人之人,也看到被怀之人,既看到作者身边之景,也看到作者遥想之景,从而把异地相隔的人和景并列和相连在一起,说明千里神交,有如晤对,故人虽远在天涯,而想思却近在咫尺。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如果您喜欢,请点赞、评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