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72年前植树节种下法国梧桐,88岁的他还
TUhjnbcbe - 2024/7/13 21:13:00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1日讯(记者明眺生通讯员吴晓赵银斐)72年前植树节和妈妈种的两棵法桐树,武汉一位88岁的爷爷还在守护。他说:“看到它们,就想起了我妈妈。”3月11日,这两棵“有故事”的法桐,被取名“幸福树”,由江岸区园林局立牌保护。

珞珈山街72年前种的两棵法桐树。记者肖茗予摄

这两棵法桐位于江岸区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珞珈山街,需3人才能合抱。珞珈山街是一条连接“网红街”黎黄陂路和兰陵路的百年老街。

11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现场看到,两棵法桐树池内,各立了一块保护牌,上写“珞园幸福树”,以及树名、种植时间,种植人和养护责任人姓名。

珞园门前的法桐树被立牌保护。记者肖茗予摄

种植人之一的孙昌桂今年88岁,眼下在深圳子女家中暂住。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得知两棵法桐被立牌保护,老人非常高兴。他说,自己一直住在旁边的老房子里,相伴这两棵大树生活了72年。“看到它们,就想起了我妈妈。”

孙昌桂回忆,年3月12日植树节,街坊邻居们自发组织起来植树。当时他16岁,妈妈张莲英48岁,妈妈和他在家门口实际上栽了3棵法桐树,临街两棵,房前一棵,树苗比成年人大拇指略粗。种上以后,母亲经常给它们浇水。后来,这3棵法桐都长成了参天大树。

珞园门前的两株法桐(航拍)。何小白摄

年,房前那棵法桐被大风吹得连根拔起,还压坏了房子一角,被园林部门处置。剩下的两棵一直长势旺盛,枝繁叶茂。

张莲英年去世。孙昌桂最遗憾的是,以前家里没有照相机,没有和妈妈在法桐树下合影留念。

孙昌桂回忆说,没有空调的年代,夏天每当太阳快落山,邻居们纷纷搬出竹床,在法桐树下乘凉,一觉睡到天亮,邻里关系十分和谐。

去年夏天,孙昌桂(右一)与邻居们在珞园相聚。何小白摄

退休前,孙昌桂单位曾有福利分房机会,但他放弃了。原因之一,是舍不得离开老房子和这两棵树。

老房子跟前的小院,先是空地,后来变成篮球场、小游园,去年被改建成口袋公园——珞园。老街也由泥巴路逐渐变成了步行街。这两棵法桐的保护也在升级,前几年树池保护升级,如今又安排了专人养护。

孙昌桂有四个子女,都很孝顺。每年秋天,他去深圳子女家中过冬,来年春天回武汉度夏。62岁的大女儿孙萍说,他们从小就听爸爸说,这两棵法桐是奶奶和他栽的。

只要在武汉,孙昌桂每天都要与四位80多岁的邻居相聚珞园,喝茶、聊天,生活过得恬静、幸福。

江岸区园林局工作人员李丽霞说,这两棵法桐见证了武汉城市变迁和市民的幸福生活。再过几年,它们满了80岁,就升级成了“准古树”;等满了岁,就成了古树。现在加强保护,就是保护未来的古树,保护城市的记忆。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1
查看完整版本: 72年前植树节种下法国梧桐,88岁的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