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从苏东坡的三养和四药看他对养生的
TUhjnbcbe - 2024/7/13 21:13:00

宋词后人分为两大派,一派叫豪放,一派叫婉约。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苏轼大家都知道,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然而,我们可能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有心得的养生家。他多有撰文记录他的养生心得,比如《养生说》和《养生难在去欲》等,并提出了他的“三养”和“四药”方法,好像对今天的人们也很有参考意义。

在《东坡志林记三养》,他提出了所谓的“三养”,即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意思很直白明了,就是说安分守己可以养自己的福分,给胃留一点空来养气,还有省下吃饭的钱,可以增加自己的财富。我们反观一下自己,我们现在还安分守己吗?我们现在吃饭还留有余地吗?

我们也知道,苏轼的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生活中也是命运曲折、颠沛流离。然而现实的残酷、命运的多舛、人生的失意并没有让他失去信心和勇气。反而让他在逆境之中,磨炼出豁达的心境和宽广的胸襟,不计荣辱、淡泊名利、乐观积极、随遇而安,颇得道家风范。

在《东坡志林赠张鹗》,他说:“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看似谐趣,实则蕴含深刻道理。

把无所事事当显贵,没有一定的胸襟很难有这样的想法。养生以养心为先,应该从心志情趣开始。我们从苏轼豁达的性格,舒放的情志,可以看出他在精神层面的超凡脱俗,不乏闲情雅趣。

把早睡当财富,这是养生的基本法之一,早睡不仅能有效地保证睡眠质量,能快速恢复体力,而且在保持良好心等方面,都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医学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医和西医观点一致,都倡导早睡。但现在多的是那些经常加班加点的或喜欢通宵达旦过夜生活的人,不告别不良习惯,就谈不上养生。

把走路当坐车,告诉我们生活上要随意简单,还要平时注重锻炼。粗茶淡饭、布衣简从的生活,不是对生命的漠视,而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苏轼一生辗转多地,每到一处,他总是不忘出行游乐、寄情山水。既排遣了心中的郁闷,也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性情的目的。

把晚吃饭当吃肉,众所周知,苏轼是一位地道的美食家,不仅有他喜爱的食品,而且还以他的名字创造出了很多美食,如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东坡酒等,可见他对饮食的注重。在饮食习惯上,苏轼主张“已饥方食,未饱先止”(《东坡志林养生说》),很符合中医养生道理。

苏轼不仅平时保持乐观心态,为我们留下无数诗作和美食,而且他还痴迷于道家的一些独特的养生方法,颇有研究,也有一定的造诣。

在《东坡志林》中有一篇《阳丹诀》,“冬至后斋居,常吸鼻液,漱炼令甘,乃咽下丹田。以三十瓷器皆有盖,溺其中已,随手盖之。书识其上,自一至三十。置净室,选谨朴者守之。满三十日开视,其上当结细砂如浮蚁状,或黄或赤。密绢帕滤取,新汲水净,淘澄无数,以秽气尽为度,净瓷瓶合贮之。夏至后取细研,枣肉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吞下,不限丸数,三五日后服尽。夏至后仍依前法采取,却候冬至后服。此名阳丹阴炼,须清净绝欲,若不绝欲,其砂不结。”

大概意思是,冬至过后,苏轼在房中斋居,他经常吸进自己的鼻涕,漱口后变得甘甜,于是咽下去直到丹田。他还找了三十件瓷器,在其中小便,便后把盖子盖上,再在上面写上标记。等到三十天后,打开查看,发现上面凝结了很多像漂浮的蚂蚁一样的细砂。他用细密的手帕把这些细砂过滤出来,取来干净的水融化搅拌,用干净的瓷瓶把这些细砂合在一起储存起来。到了夏至之后,取出来和枣肉和在一起细细研磨,使之成为梧桐子那么大的药丸。空腹喝酒的时候吞下,不限丸数,三五天后就都吃完了。夏至过后,还依照之前的方法采取这种细砂,等到冬至之后再服用。这种方法叫做阳丹阴炼,必须内心清净,禁绝自己的欲望。如果不能禁欲,则那些细砂就不会凝结。

呵呵,这就是传说中的炼丹术啊!没想到一代大文豪也自己炼丹服用,不知他的方法和他制成的药丹是不是真的有效?我想,他如此长期地、周而复始地服用,功用肯定是有的,不过对普通人来说,确令人叹为观止。

他在另一篇文章《阴丹诀》中还谈到用人乳炼丹的方法,他自己说,这是阳丹阴炼,与前面所讲的阴丹阳炼,是方外道士智慧的妙用,内含奇妙快捷的方法,如果不是修道的人不能轻易告诉,要谨慎,要谨慎。所以,我们切不可生搬硬套,模仿着做。

当然,苏轼也讲到了一些其它的养生方法,不一一列举了,可见养生影响了那些修道的人,对古代一些文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像苏轼这样的大家都趋之若鹜,可以说养生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人们应该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苏东坡的三养和四药看他对养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