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地处中、俄、日、韩、朝、蒙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区域,是东北亚陆海联运大通道和欧亚大陆桥重要节点,总面积4.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万,是黑龙江省东南部中心城市。
牡丹江拥有深厚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底蕴。“牡丹江”源于满语“穆丹乌拉”译音,意思是“弯弯曲曲的江”。牡丹江流域文明产生于距今1至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从商周到满清,一直是靺鞨、女真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居住地,是满族文明源头之一和全国第二大朝鲜族聚居地。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积淀和发展,牡丹江地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莺歌岭文化、渤海国文化、宁古塔文化、流人文化、闯关东文化、红色历史文化、北大荒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和百年对俄交流文化等文化体系和脉络,涌现出了马骏、八女英烈、杨子荣等英雄人物。
全市共发现文物遗存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8类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53项。
海东青的故事
海东青,满族叫它“松昆罗”,意思是从享滚河飞来的“东方之鹰”。海东青天性凶猛,以小制大,可捕杀天鹅、狐狸及小兽,是鹰类中最矫健凶猛的一种。海东青不仅是勇悍的猎鹰,同时也融化到满族的文化之中,是满族的神鸟。
小巧而俊健的海东青与女真人的崛起息息相关。因为这种鸟使两个民族结下了深仇大恨,最终导致了一个王朝的灭亡。
在我国北宋时期,契丹人与女真人一起生活在我国北方。两个民族原本没什么恩怨,但契丹人建立大辽国后,便开始对女真人进行盘剥,辽统治者每年都向女真人索取贡品。当时,在女真人境内(今俄罗斯远东地区以东)的大海里,有一种大如弹子、小如梧桐子的珍珠,契丹人非常珍爱。珠蚌每年10月大熟,但此时海边坚冰数尺,人无法凿冰取珠。
当地有一种天鹅,专以珠蚌为食,食蚌后将珠藏于嗉内,而猎鹰海东青是捕捉这种天鹅的能手。辽人为了借海东青捕此种天鹅,天祚帝每年都派遣使者强迫女真人进贡海东青。这些使者每到一处,除了向女真人榨取财物外,还要他们献美女伴宿,称之为“荐枕席”。契丹贵族的残暴行径,激起了女真人的无比仇恨。女真人以小搏大,犹如海东青搏击长空追捕天鹅,一举消灭了辽,后来又消灭了北宋这两个强大于女真数倍的封建王朝,建立了自己的强大国家。
满族人继承了女真人对海东青的崇拜。满族的神话讲,最早的女萨满是海东青从东方背来的。满族萨满们善用舞蹈来表现鹰神壮阔的气概与英姿。满族著名的民间史诗《音姜珊蛮》中的女主人公“尼山萨满”,就是依凭着鹰神引路,为拯救青年猎人的魂灵进入地府,凭神鹰的助力救出魂灵,将其带回人间。在吉林石克特里氏家族大神祭中第一铺神就是鹰神,是世居白山黑水地域的满族先世亘古沿袭下来的古祭习俗。
2.宁古塔的传说
传说在宁古塔城里,住着一户做小买卖人家。夫妻俩结婚多年,到了四十多岁时才得了一个儿子,起名叫龙儿。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龙儿刚刚三岁时,龙儿的母亲因病去世了,到了龙儿十三岁那年,父亲也死了,自己只好沿街讨饭去了。不久,他被一个好心的财主收留当佣人,叫他随女儿的老师一起读书识文。龙儿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每天发奋苦读,付出很多努力。
一年秋天,财主带他来到龙头山打猎。这山前面还有海浪河水流过,龙儿想,这里有山有水真是个好地方哪,我要把爹娘的坟迁到这里。转年到了清明,他便把父母尸骨背到他相中的龙头山埋了。他埋的地方,正是这条龙的龙口,龙头地穴,祖墓占正。从此,他青云直上。先去当了兵,后任宁古塔将军的佐领,一年后被提拔为宁古塔副都统。
有一年,从南方来了两个看地理风水的阴阳先生,他们发现此处地气非凡,又见已被人所占,便生歹心,一夜之间便把这条龙的脖子凿开了,这条龙死了,随之地气也就没有了。宁古塔城因此失去了东龙的吸力,也就开始不太平了。
这年,将军祭祖之后,叫人马在山下休息乘凉,自己和随从到海浪河洗澡。只见将军一个猛子扎下去就不见了,足有一袋烟的功夫没见出来,第三天才找到了将军的尸体。
自从这位将军死了以后,后来的几个新任的宁古塔将军都是没当几天就死了。最后一个只上任一天就死了。这城内还时常着火。这可惊动了皇上,皇上派大臣带阴阳先生来到了宁古塔城。这位阴阳先生看了一下城墙,又向四周原野山岭观望,便开口说:“此城废也。九龙吸城已破,将军一死,再无一人能压住这里地气,故谁来也定死无疑。”
大臣忙问:“这宁古塔将军城应设在何处为好?”这位阴阳先生拿出一个木牌子,在上面写上“宁古塔将军新城”七个大字。他手指这块木牌说:“你们带足干粮,骑上马匹,跟着这块牌子走。这个木牌桩子钉在哪儿,哪儿便是新城。那个地方会太平无事,永远安宁的。”
第二天,人马牌备齐,准备出发。阴阳先生把这块木牌往空中一扔,说也奇怪,这木桩竟立在空中不掉下来,动也不动地等着。不一会人马开始出发,木牌开始慢慢向东南方向飘去了。人们慢慢跟着移动。这木牌是越来越快,大家随后快马加鞭紧追。也不知走了多少路,突然这木牌在空中停住不走了。等大家都到齐了,只见阴阳先生晃了三晃,木牌一下子就扎在呼尔哈河(今牡丹江)北岸。阴阳先生说:“这就是新城,在此建城,保宁古塔将军太平无事永远安宁,宁安也。”
从此,这个地方就叫宁安,一直延用至今。康熙五年搬迁新宁古塔城叫宁安,旧宁古塔城改称为“旧街”也延用于今天。那位将军祭祖的东龙头山处,有当年清朝被流放到宁古塔的读书人,经常饮酒赋诗,人称“宁古台”。
3.滩头鱼的故事
牡丹江东宁县,原名小城子,那里的特产是滩头鱼。因鱼肉细嫩、味道鲜美,所以远近闻名。
相传在很久以前,海参崴附近的海里有座龙宫。龙王有三个女儿,都长得十分漂亮,尤其是三女儿,长得天仙般俊俏,待人热情、心地善良。大女儿和二女儿都出嫁了,只有三女儿还没有婆家,爹妈一心想给爱女找个门当户对、才貌双全的好女婿。
在海边上有一家娘俩儿过日子。儿子叫栓柱,浓眉大眼,膀大腰圆,是个老实巴交的后生。他一有空就坐在海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吹箫,那箫声传到了龙宫里,三公主被这悦耳的箫声陶醉了。她越听越爱听,慢慢地每当夜深人静、栓柱一个人坐在海边吹箫时,三公主就悄悄地走出大海,坐在他身边,听他吹箫。
时间一长,两人感情越来越深。可是,三公主是知道他爹爹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她嫁给一个打鱼的穷小子的,就偷偷地和栓柱带着他老母亲逃到了小城子瑚布图河岸安了家。几年后,他们有了三个女儿,个个都长得像妈妈一样俊俏。大女儿叫金嫚,二女儿叫银嫚。三女儿生来皮肤有点黑,就起名为黑嫚了,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和睦幸福。
再说老龙王这一日忽然想起三女儿几天不见了,忙喊丫环一问,才知道三公主已私自跑到人间去了。龙王一听,差点儿没气昏了,吩咐虾兵蟹将将她抓回了龙宫。
栓柱背着黑嫚,领着金嫚和银嫚,日夜兼程地赶到海边。他苦苦相求,好话说尽,可龙王就是不理。最后终于把海神娘娘的心肠哭软了,她说:“我可以让你变成鱼,让你们夫妻见一面,只是你永远也回不到人间去了!”栓柱这下可难住了,因为他家里还有八十来岁的老母亲,眼前又跪着三个哭得泪人一样的女儿。他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一个好主意。三个女儿为了见到妈妈,甘愿变成鱼永远住在海里。
海神娘娘拿出来三件衣裳,让姐妹三个挑选,大嫚抓起件红色的,二嫚选了件银白色的,三嫚拿了件黑乎乎的。她们穿完后跳到水里,就变成三条不同颜色的可爱的鱼了。她们到了龙宫,找到外公恳请龙王放回妈妈。可龙王很蛮横,说什么也不许三公主回到人间。这样可就苦了三个女儿了。她们既想念着受苦的妈妈,又挂念着年老的奶奶和孤独的父亲,没办法只好一年两头跑。
因为它们喜欢生活在沙滩里,又愿意顶着水迎着浪头游,人们就叫它们为“滩头鱼”了。年长日久,一代代相传,相传一直到现在,姐妹三个年年都要回来看望爹爹和奶奶的,但她们回来的时间却不一样,分别是:
金嫚儿回家过三月三王母娘娘蟠桃会;
银嫚儿回家赶的是四月十八娘娘庙会;
黑嫚儿回家正好是五月初五过端午。
#牡丹江#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要结束了,非常感谢小伙伴阅读本文,中国地大物博,已经诞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想看到更多有趣的内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