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荡荡马路巨鹿路,沿街法国梧桐法式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1101/4283860.html

巨鹿路地跨上海*浦区和静安区,东起金陵西路,西至常熟路,全长米。

若将巨鹿路从头走到尾,需要一些脚力,但这真是漫游的好地方。大抵,这条路每个上海人都能讲得出个一二三:享受在老洋房用餐的气氛,纵然只是昔日一间厢房改来的小包房;在小店淘货的满心欢喜,一如一次无法预见的偶遇;还有那些让人渴望住在里面的老房子,“嘎吱”作响的地板和半夜滴水的马桶挡不住旁人的八卦和想象。

历史上,这里曾是法租界。巨鹿路原名巨籁达路,修筑于年,以当时的法国驻沪领事巨籁达命名。年收回租界时改名钜鹿路。年改名巨鹿路。所以,法国梧桐、法式洋房别墅就成了这里最醒目的标签。

从常熟路拐入,这里的巨鹿路是安静的,连排的花园洋房颇为惹眼,一共12幢,高高的围墙和栅栏里的冬青树挡住了路人窥视的目光。

四明邨太阳公寓

走过襄阳北路,巨鹿路变得嘈杂起来,前有“四明邨”、“模范邨”,后有“大兴里”,都是标准的上海新式里弄,一条弄堂连通巨鹿路和延安西路,路上穿插着小吃店、水果摊、大排档、菜市场以及各式服饰店。午间这里车水马龙,一派喧嚣,在周围写字楼里工作的人们儿是这里食摊上的常客。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巨鹿路上最著名的景点:巨鹿路号。在解放前,它被叫做“爱神花园”,是近代著名实业家刘吉生的寓所。刘吉生是旧上海著名爱国实业家刘鸿生的胞弟,年,正处事业巅峰时期的他盖了这所豪宅。

整座洋房因为花园里喷泉中的一尊普绪赫雕像而得名,爱神花园的设计者,匈牙利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这次没有继续现代派的装饰主义,而是严格遵守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风格,具有宫殿的气派,形制和柱式都称得上典范。

花园里喷泉中的普绪赫雕像

上海解放后,这幢楼房暂时作过上海*管会的一个办事机构,不久就变成华东作家协会。它是上海作协的前身。以后10多年内,这儿可以说是文化名人荟萃。夏衍、巴金、柯灵……楼房内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文革时期,作家协会的牌匾被砸烂,样板戏剧组开进了大厅,昔日宁静地充满了弦管笙歌。

上个世纪80年代,大门口重新挂上了上海作协的标牌。《收获》、《上海文学》、《萌芽》三个中国名牌刊物重新开张,新办的《海上文坛》、《上海文化》也问世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业作家被吸纳进来。会员从文革前的不到百名,陆续扩大到千余名。这个院子,特别是这幢老楼,又成为上海文学事业的中心地,甚至可以说是上海文化界引人注目的一处胜景。

那些热爱小店的狂人,怎么可能没去过巨鹿路!路上小店彼此的PK不亚于“金枝玉孽”,仗着有独家潮品的人家自然嚣张,一副替衣挑主的神情,不见特色的人家再热情也留不住客人,只好翻来覆去装修门面。如果说,常熟路一头的巨鹿路小店还有些内敛,过了陕西南路,小店几乎是一家连一家,好像钳在一起的一串大闸蟹。有人瞄准的是走日系路线的OL,有人看中的是爱大牌的潮人,新冒出来的也不乏设计师的专卖店。

巨鹿路上,那些上个世纪种下的法国梧桐见证这这座近代城市的风雨历程,而那些与花园洋房毗邻接踵的酒吧、餐馆和小店,吸引着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游客在这里川流不息。这些有着历史底蕴,又独具格调的路,正是上海的城市精神的完美写照。

来源:看懂上海

上海老底子

每天为侬送上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启未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