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药高清图鉴全面了解牛蒡子的药用价值 [复制链接]

1#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牛蒡子,这一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形态呈长倒卵形,略扁并带有微弯曲,其尺寸约为长5至7毫米,宽2至3毫米。果实表面呈现出灰褐色,并点缀着紫黑色斑点,数条纵棱依稀可见,其中至2条尤为显著。在顶端,它呈现钝圆状,稍宽,顶面环绕着一个圆环,中间则留有点状花柱残迹。而基部则相对较窄,着生面的颜色也略淡。果皮质地坚硬,内部包含两片子叶,呈淡黄白色,且富含油性。品尝起来,它并无特殊气味,但初尝时苦涩,随后微辛并略带麻舌之感。在秋季果实成熟之际,人们会采收果序,经过晒干后打下果实,再仔细除去杂质,最后晒干备用。使用时,通常需要将其捣碎。▲版权图片,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牛蒡子(niubangzi)

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恶实、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黑风子、毛锥子。

辛、苦,且性质寒凉。

主要归入肺经和胃经。

能够疏散风热,宣肺利咽,同时具有解毒透疹和消肿疗疮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以及痈肿疮毒等症状。牛蒡子,这味中药,在中医领域里有着独特的地位。其性味辛、苦,带有寒凉之性,能够归入肺经和胃经,为人体带来诸多益处。它不仅能疏散风热、宣肺利咽,更具有解毒透疹和消肿疗疮的显著功效。在临床上,牛蒡子常被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以及痈肿疮毒等症状,效果显著。鼠粘子,这味中药,其性味辛凉,具有显著的除疮毒功效。同时,它还能有效治疗瘾疹风热和咽疼等症状,为患者带来舒适与安宁。服药请遵医嘱,切勿自行用药。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两味与牛蒡子相关的中药方剂。首先是牛蒡子丸,出自《太平圣惠方》,其功用为治疗风毒结核、瘰疬肿硬疼痛等症状。古代剂量包括牛蒡子、何首乌等药材,具体剂量为微炒的牛蒡子与何首乌各60克,其他药材如干薄荷、雄黄等各30克。制作时,需将药材研成细末,加入麝香和牛黄研匀,再以水浸泡皂角一宿后取汁,慢火熬成膏,最后将药末和捣二三百杵后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用法为每于食后以温酒送服20丸。

另一方剂为牛蒡柑桔汤,出自《外科正宗》,主治颐毒表邪已尽、耳项结肿等症状。其药材包括牛蒡子、桔梗、陈皮等,具体剂量为各一钱。煎服时需加水二盅,煎至八分后食后服用。

此外,还有多部经典著作对牛蒡子的功效进行了论述。如《本草经疏》中指出,牛蒡子能散风除热解毒,对于风毒肿、诸痿等症状有显著疗效。同时,《药性论》和《本草拾遗》也分别提及了牛蒡子在除诸风、去丹毒等方面的应用。然而,《本草求真》中提醒,虽然牛蒡子能解诸毒,但因其性冷滑利,多服可能损伤中气,需注意用量和使用时机。5《本草乘雅半偈》中指出,牛蒡子因其独特的秉性,能够抵御风大动摇的力量,故在抽水土方面具有显著功效。其味辛气平,与风木相制,为治疗风病之良药。对于因风寒薄郁而导致的痤疮等问题,牛蒡子能迅速发挥作用,犹如影响和应声,若病在形层之外或上部,其疗效更为显著。它能帮助宣助肝木,调节风木之性,避免太过之失,使人体受益和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