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复制链接]

1#

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绿阴不减来时路

胡博洋

①“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是香山居士献给绿阴庇护下的西湖长堤的爱的恋歌。这曲心灵的恋歌,从大唐一直传唱至今。每当读到这句诗时,家乡的那条*牵梦萦的林荫大道,便使我的心湖泛起阵阵涟漪。

②小时候住在南方的一个市委大院中,出门后要走将近五百米路程才能到达外面的大街。可能是为了给这座平凡的小城增加些许浪漫气息,这条大路两旁都被种上了法国梧桐。白色中带着苍*的粗壮的树干,擎着伸展向上的繁茂的枝干,枝干上密密层层的如手掌般宽大的叶片,春夏绿如翡翠,秋则灿若*金。

③每天放学时,一路上总有爸爸妈妈或亲友的陪伴接送。微风拂过,明媚的阳光透过大道两旁梧桐树叶的缝隙,流泻出一路斑驳流动的光点。家人牵着我的小手,徜徉在林荫大道上,无论是耳听鸟儿在繁枝茂叶间纵情欢歌,还是眼见树下蚂蚁排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忙忙碌碌地搬家,抑或是拾起带有淡雅清香的梧桐叶放在鼻尖轻嗅,都是世间最安宁快乐的事情,是人与自然最亲密的接触。

④夏日的傍晚,明月初上,行走在梧桐树下的林荫道上,“好风碎竹声如雪”写的是风过竹林的声音,此刻应是“好风拂梧声如雨”。风过,暑气消散,凉爽无比,抬头“梧桐叶底见银河”,真是好不快活,好不惬意。

⑤正是有了家人及林荫大道的陪伴和庇护,生活才无比安宁、惬意——这便是我记忆中最初的对“林荫大道”的理解。记得小学老师讲到砍树对环境的危害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可能会伤到我最喜欢的林荫大道啊!自此,无论是老师提及有关环保的话题,还是做手抄报的作业,我绝对是班里最用心的一位。

⑥那时的我不知道什么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只知道哪天有人砍树砍到家门口,我的林荫大道就没了,一定要严惩那个砍树的人——毕竟是他破坏了我最喜爱的、庇护我的乐园。于是,林荫大道便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扮演起这样的角色:最好的朋友,拼命保护我的堡垒。

⑦后来,由于父母工作调动,全家前往北京,我不得不与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割舍离别,包括亲朋好友,包括林荫大道。我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分别中逐渐领悟着人生。

⑧以前,每天都能和家中的亲戚朋友待在一起,时常见面,伙伴也多得玩不过来,家里永远是热热闹闹的景象,就连睡觉也是由奶奶把被子叠好,热水瓶放在床边。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使我趋于麻痹,没有认清生活的真实情状。彼时,总会在独处的时候静下来,默默回想那些记忆中最纯真美好的事物,品味着往事恬淡,给疲劳的心灵一些慰藉,给无处安放的情感找寻归宿。曾有那么一段时间,回想起林荫大道上来去的美好安宁的时光,心中总是弥漫着淡淡的忧伤。

⑨但后来,我才渐渐意识到,独立成长也许是人生的主调,太多决策需要自己操办,太多的路需要自己去闯,想要瞭望到更美丽的风景,就要学会让生命之树像林荫大道上的梧桐树一样更高大、蓬勃、壮美,否则只能沦为井底之蛙。于是,我与林荫大道的分别渐渐变得不再忧伤,对林荫大道看法的改变成为我蜕变的标志,每当想起林荫大道,我更多感到的是成长的骄傲,而非分别的痛楚。

⑩时隔多年,再次重归故土。绿阴不减来时路,那条林荫大道一如儿时的幽静美丽。此时的我,已脱去儿时稚嫩,成长为挺拔少年。我安静地靠在树上,让心灵和梧桐交流,竟有种说不出的感动。我静静聆听着内心最纯真的情感,这种归属的幸福,久别重逢的感慨,再加上对生命意义的彻悟,我仿佛看见了那个我时常畅想的场景:在午后的暖阳中,我踏着坚定的脚步,仰望着如天一般高的大树,眼中布满对未来的期许,在人生的康庄大道上,一路前行!

(选自《美文·青春写作》年第5期)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4分)

时间

小时候

后来

以前

时隔多年

“我”与林荫大道的故事

与林荫大道离别

绿阴不减来时路

2.联系上下文,品味第③段画线句子。(4分)

微风拂过,明媚的阳光透过大道两旁梧桐树叶的缝隙,流泻出一路斑驳流动的光点。

3.理解文中第⑨段画线语句的含义。(4分)

每当想起林荫大道,我更多感到的是成长的骄傲,而非分别的痛楚。

4.文章标题化用诗句,有什么妙处?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

拓展设问

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经历“一开始不理解”“慢慢习惯”“最后理解”这样的过程。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相关经历。(4分)

五、1.(4分)示例:①林荫大道是“我”最好的朋友,保护我的堡垒②林荫大道上的美好安宁的时光

解答此类题,细读文章内容,很容易找到表示时间的词句。第一个空对应“小时候”,可定位到第②~⑥段,在这几段中,作者回忆了在林荫大道上发生的事,我们可根据第⑥段概括出“林荫大道是‘我’最好的朋友”,是“保护‘我’的堡垒”。第二个空对应“以前”,可定位到第⑧段,在本段中,作者回想起曾经在林荫大道上的美好安宁的时光。

2.(4分)句中“拂”“透”“流泻”一系列动词的使用,将阳光伴着风穿过茂密的梧桐树叶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阅读句子可以发现,此句中的用词比较好,动词多一些,赏析的时候可从用词的角度进行赏析。“拂过”写出风的轻柔,“透过”写出梧桐树叶的茂密,“流泻”写出阳光洒下的光线明亮,光点繁密。使用这一系列动词,将阳光伴着风穿过茂密的梧桐树叶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据此进行整合。

3.(4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意识到人要学会独立,要走出去,自己做决策,再也不会因为失去了在林荫大道上的美好安宁的时光,与林荫大道分别而感到悲伤。

阅读文章,找到第⑨段画线句,联系上下文,可知上文“独立成长也许是人生的主调,太多决策需要自己操办,太多的路需要自己去闯”是对“成长的骄傲”的解释,再由第⑧段“曾有那么一段时间,回想起林荫大道上来去的美好安宁的时光,心中总是弥漫着淡淡的忧伤”,第⑨段“我与林荫大道的分别渐渐变得不再忧伤”可以得出对“痛楚”的理解。据此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4.(5分)引用诗句做题目,文辞优美,意蕴丰富。诗句紧扣全文内容主旨,突显文章主题。诗句本身表达了作者对景物的喜爱,用作题目隐含了本文作者对家乡林荫大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绿阴不减来时路”意思是: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文章引用诗词为题,文辞优美,意蕴丰富,表达了诗人对路上景色的喜爱之情。文章以“家乡的林荫大道”为线索,记叙了作者与林荫大道的故事,诗句紧扣全文内容主旨,突显文章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林荫大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据此进行概括即可。

(4分)示例:小学三年级时,语文老师规定我们天天练字,练得手酸,心里很抵触:现在都电脑时代了,谁还天天用笔写字啊?时间久了,也就慢慢适应了,不知不觉中字也写好了。到了中学,参加硬笔书法比赛,我出乎意料地获得了全校第一名。听老师说,中考试卷有一定的卷面分。写一手好字会让我们终身受益,我终于理解了老师让我们练字的意义。

“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历“一开始不理解”“慢慢习惯”“最后理解了”的过程。题干中的这些要素提示考生要写的内容题材。其次要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从生活中找到相关事例,最后用简明的语言叙述出来。叙述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题干要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