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茧唇,是指以口唇肿起,皮白皱裂形如蚕茧,溃烂出血为主要表现病情。
《疮疡经验全书》:“若肿起白皮皱裂如蚕茧,故名曰茧唇也。”
《外科正宗》:“初起如豆,渐大若蚕茧,突肿坚硬。”
忧虑过度,心阴耗损,心火内炽,移热于脾,郁结于唇;
或过食煎炒炙博,醇酒厚味,脾胃受伤,积热酿痰,痰随火行,留注于唇;
或肾阴亏损,相火上炎,火*蕴结于唇,均可导致本病。
大多数发生于下唇的唇红缘部位,少数发生于下唇的外中三分之一交界处。
初起以唇部出现可排除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损伤的无痛性肿块或溃疡为特征,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与长期吸烟,尤其使用烟嘴及烟斗有关。
口唇白斑、疣赘及皲裂等病变长期不愈与本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治宜清火解*,通腑泄热,化痰解*,养阴生津等法。
目录
一、茧唇久不愈者
二、因肝胆原因引起
三、脾经湿热引起
四、肝肾脾亏损引起
五、茧唇通用方
1.归脾养荣汤
来源:《疮疡经验全书》卷一。
主治:茧唇久不愈者。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生地,茯苓,陈皮,甘草,麦冬,升麻,山栀,桔梗,*耆,白术,防风,*连,*柏,知母,牡丹皮,小柴胡。
加减:妇人,加泽兰、香附、玄胡索。
2.除根搽药
来源:《疮疡经验全书》卷一。
主治:茧唇久不愈者。金银烙铁烫毕随将药搽之。
二、因肝胆原因引起
1.四物逍遥散
来源:《疡科心得集》卷上。
主治:妇人患茧唇,阴血衰少者。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炙甘草,川芎,生地,生姜,薄荷。
2.柴胡清肝散
来源:《明医杂著》卷六。
别名:柴胡清肝饮(《证治汇补》卷四)。
主治:
1.《明医杂著》:肝胆二经风热、怒火,颈项肿痛,结核不消,或寒热往来,呕吐痰水;及妇人暴怒,肝火内动,经水妄行,胎气不安。
2.《口齿类要》:肝经怒火,风热传脾,唇肿裂,或患茧唇。
3.《证治汇补》:肝火口酸。
组成:柴胡,*芩(炒)各一钱,*连(炒),山栀(炒)各七分,当归一钱,川芎六分,生地*,牡丹皮各一钱,升麻八分,甘草三分。
用法:水煎服。
加减:脾胃弱,去芩、连,加苓、术。
3.清凉甘露饮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主治:茧唇。膏粱所酿,暴怒所结,遂成斯疾,高突坚硬,或损破流血,或虚热生痰,或渴症久作。
组成:犀角,银柴胡,茵陈,石斛,枳壳,麦门冬,甘草,生地,*芩,知母,枇杷叶各一钱。
用法:上以水二钟,加淡竹叶、灯心各二十件,煎八分,食后服。
4.紫归油
来源:《外科证治全书》卷二。
主治:七情火动伤血所致的茧唇,唇上起皮小泡,渐肿渐大如蚕茧,或唇下肿如黑枣,燥裂痒痛。
组成:紫草,当归各等分。
用法:上药以麻油熬,去滓,出火气。以棉蘸油频频润之。
三、脾经湿热引起
1.清热除湿祛风膏
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功用:清热除湿祛风。
主治:脾经湿热之唇风、茧唇、唇肿。
组成:*连二钱,*柏三钱,小生地三钱,浮萍草三钱,白芷三钱,防风三钱,当归尾三钱,白藓皮二钱,白及二钱,僵蚕二钱(炒),梅花片三分(另研,后兑)。
用法:上共为粗滓,水熬,滤去,再熬浓汁。搽之。
四、肝肾脾亏损引起
1.济阴地*丸
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七。
别名:济阴丸(《丸散膏丹集成》)。
主治:足三阴亏损,虚火上炎,致目睛散大,视物不清,昏花涩紧,作痛畏明;或阴虚火燥,唇裂如茧。
组成:五味子,麦门冬,当归,熟地*,肉苁蓉,山茱萸,干山药,枸杞子,甘菊花,巴戟肉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白汤送下。
五、茧唇通用方
1.甘露饮
来源:《疡医大全》卷十四。
主治:茧唇。
组成:犀角,生甘草,生地,银柴胡,枳壳,麦门冬,知母,枇杷叶,*芩,钗石斛,茵陈各一钱。
用法:用淡竹叶七片,灯心十根为引,水煎服。
2.竹叶石膏汤
来源:《诚书》卷六。
主治:茧唇。
组成:淡竹叶七片,软石膏三钱,大*(煨)一钱半,陈皮一钱,藿香叶二钱。
用法:加生姜为引,水煎服。
3.*柏散
来源:《普济方》卷三○○。
主治:茧唇。
组成:*柏一两,五倍子二钱,密陀僧少许,甘草少许。
用法:除*柏外为末,水调匀,敷于*柏上,火炙三五次,炙尽药末为度。将*柏薄片,临睡贴之,天明即愈。
4.蛴螬散
来源: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三○○。
主治:沈唇。
组成:干蛴螬。
用法:烧末。和猪脂,临卧敷之。
5.生肌散
来源:《疮疡经验全书》卷一。
主治:茧唇烙后。
6.胡粉散
来源:《济阳纲目》卷一○五。
主治:唇生肿核。
7.苋茶散
来源:《洞天奥旨》卷五。
主治:唇茧。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地点为伊拉克。
木木每天5分钟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