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走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世人皆知,“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冬夏二至是大自然阴阳气机轮回的一个重要时机。《黄帝内经》曾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是意在告诫世人,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性。中医认为,“人身俨然一个小宇宙”,而且,“天人合一”,因此,人体的阴阳平衡,也要顺应大自然的阴阳平衡。而人的衰老,恰好也犹如大自然一般,在大自然中,“树老根先衰”,而对于人体,“人老肾先衰”,准确的说,人体真正的衰老,是从肝肾虚弱开始的,要想抗衰补肾,还是要把精血补到根上,而有一个奇妙的良方,也是一个中成药,补肾益肝,奥妙无穷。
在古今中医名方里,有一个堪称“绝妙好方”,不仅刚好融入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且还能滋补肝肾,它就是二至丸。二至丸全方其实只有两味中药,也就是冬青子(又名女贞子)和旱莲草(又名墨旱莲)。不过,二至丸的组方用药颇具特色,两味中药都讲究一个采摘时间。女贞子要在冬季采摘,采摘后,摘去梗叶,用酒浸泡一昼夜,用粗布袋擦去外皮,晒干。而旱莲草,等到它长得茂盛的时候,采摘旱莲草鲜草“数担”,捣汁熬浓。然后再将以前采集并炮制好的女贞子研为细末,与旱莲草汁混合,制作成丸剂,如梧桐子大,每天晚上用酒送服一百丸。
二至丸这个奇效良方,在以往的很长一段时间,关于它的来源存在争议,比如认为它出自清代名医汪昂的《医方集解》,也有认为它出自明代医家王三才的《医便》,但是追溯历代方书,发现明代的《扶寿精方》中就已经记录过,只不过当时的方名叫“女贞丹”,不过真正意义上将它改名“二至丸”并得以广泛流行的还是《医便》,王三才提出冬至采女贞、夏至采旱莲,因此称之为“二至丸”,自此,一个将“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的概念融入中医理法方药的经典名方就这么诞生了。
二至丸之所以取这么一个名字,其实最主要的是因为这两味中药的采收时节,如果按照古人对大自然的节律要求来说,女贞子需要冬至日采收,旱莲草需要夏至日采收,这个良方也因此被称之为二至丸。从原著来看二至丸的制作过程,不难发现,古人对中成药的制作,真的是十分讲究。那么,这个二至丸,究竟有什么作用呢?主要有“补肝益肾,滋阴止血”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肝肾阴虚证,在临床中,可用于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口苦咽干,腰膝酸痛,下肢痿软,须发早白,月经量多等病症,舌脉方面,主要以舌红苔少、脉细或细数为特征。
二至丸,全方只有两味中药,那么它的配伍究竟又有什么奥秘呢?全方以女贞子为君药,主要起到滋补肝肾的作用;以墨旱莲为臣药,主要起到滋养肝肾、凉血止血的作用。这两味中药都是清凉平补的特性,联合使用,补而不滞,润而不腻,可以长期使用。二至丸如果丸改汤,可以更方便临床加减化裁。比如,全方再加桑葚,可以起到滋阴补血的作用,滋肾益肝的作用会更强。也可以加马料豆,可以增强补益肝肾、乌须明目的作用。也可将本方与其他滋补肝肾的方剂联合运用,可以起到强化滋阴的力量。
二至丸就这么简单的两味中药,何以发挥如此奇妙的作用?这还得从这两味中药的功效主治说起。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对女贞子的妙用作了“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病”的描述,而后,药圣李时珍不无感慨地说,“女贞实上品无毒妙药”。《本草汇言》中指出,“此木凌冬不凋,得天地清阴之气最厚”,因此,女贞子“入肾养阴,生精益髓,屡服辄效”。女贞子的妙处,《本草备要》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将其概括为“益肝肾、安五脏、强腰膝、明耳目、乌须发”,十分到位。冬至采女贞子,取其“阴极阳复”之象,给人以勃勃生机的感觉。
而旱莲草,《本草汇言》称它为“纯阴之草”,作用良多,不过总以滋阴凉血、乌发固齿为要。在《本草蒙筌》中,对于旱莲草的作用,还提到了“须眉稀少,可望速生而繁;火疮发红,能使流血立已”,将女贞子对于乌发生发、凉血止血的作用,刻画得入木三分。综合历代本草的观点,旱莲草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的作用,已经是板上钉钉。而选择夏至采摘旱莲草,“阳极阴生”之时,采摘“纯阴之草”,给人以有序发展的感觉。
对于二至丸的运用,不能期于速效,需要久久为功,诚如清代名医陈士铎所说,“女贞子缓则有功,而速则寡效”,这也体现了“欲速则不达”的铁律。陈士铎说,“用之速,实不能取胜于一时”,而“用之缓,实能延生于永久”,也就是说,二至丸的真正奥秘,在于徐徐图之,而不是一步到位,所以,古今之成大医者,遣药用方,“在人之用之得宜”。二至丸这两味中药,虽然都具有补性,但是药性依然偏于寒凉,因此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群,依然要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