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构树果实传统草药的现代应用指南 [复制链接]

1#

构树果实,这一传统草药的宝贵资源,源自桑科植物构树的丰硕成果。构树,这一多用途的植物,在多个古代文献中都有着不同的名字,如谷、楮、谷桑、楮桑等。它是一种落叶乔木,高度可达0米,拥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其茎和叶会分泌出乳液,而嫩枝则覆盖着柔毛,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脱落。叶片呈卵形,长8至8厘米,宽6至2厘米,边缘为锯齿状,上面颜色暗绿,下面则是灰绿色,并密生着柔毛。叶柄长3至0厘米,同样覆盖着长柔毛。托叶为膜质,较早脱落。

构树的花序也颇具特色,单性且雌雄异株。雄花为腋生葇荑花序,呈下垂状,长约5厘米,萼片4裂,雄蕊4枚。而雌花则形成球形头状花序,包含多数棒状苞片,先端圆锥形并覆盖着毛,雌蕊散生于苞片间,花柱细长如丝状,紫色,子房为扁圆形,被花萼所包被。

聚花果是构树的重要产物,肉质球形,直径约2厘米,颜色橙红。果期通常在9月,既可野生也可栽培。构树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其各个部位如嫩根、树皮、树枝、叶片以及茎皮部的白色乳汁都被用于药用,且各具功效。构树偏好温暖湿润的气候,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不仅能耐旱,还能耐湿热。在土壤选择上,它并不挑剔,但以向阳且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为最佳栽培环境。

性味归经

甘,寒。据《别录》记载,其味道甘甜,性质寒凉,且无毒。而《本草通玄》则认为其性味甘平。这种药材主要入肝、脾、肾三经。具体来说,《雷公炮制药性解》指出它主要入肾经,同时,《本草经疏》和《本草新编》也分别提到它入足太阴经以及肾、肝二经。用法与用量内服时,可将其煎煮成汤,用量控制在2至3钱之间,或入丸、散剂服用。对于外用,则可以选择将其捣敷于患处。用药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此药。采收与储藏在8月至0月间,当果实完全成熟且呈现红色时,将其打下并晒干,同时除去其中的杂质。

炮制方法

根据《雷公炮炙论》的记载,在采收后,需将楮实用水浸泡三日,期间不断搅拌并撇去浮在水面的杂质。浸泡完成后,将楮实晒干,并再以酒浸泡一伏时。之后进行蒸制,从巳时蒸至亥时,最后取出焙干备用。

生药材鉴定

干燥的楮实呈卵圆形至宽卵形,其顶端逐渐变尖,尺寸约为2至2.5毫米长,.5至2毫米宽。外观颜色黄红色至黄棕色,质地粗糙,并带有细皱纹。一侧有凹下的沟纹,另一侧则显著隆起,形成脊纹状,基部还残留有果柄。剥去外皮后,可以清晰地看到白色的、充满油脂的胚体。其气味淡弱,口感油腻。品质上乘的楮实应当色泽鲜红、成熟度高且无杂质。

在显微镜下观察楮实的横切面,我们可以看到果皮表皮细胞形态各异,有的呈方形,有的则径向延长,细胞壁薄厚不一。紧贴表皮之下是一列栅状细胞,高度在40至28微米之间,直径为至6微米,这些细胞呈波状排列,细胞壁有细条状增厚。此外,还有一列含晶厚壁细胞,每个细胞内都含有直径8至24微米的草酸外簇晶。最内侧的厚壁细胞列数和界限并不清晰,仅可见增厚壁的纹理。种皮细胞为一列小细胞,直径在8至8微米之间,其内壁和侧壁都增厚,表面观呈现出连珠状增厚的形态。胚乳和子叶细胞则富含脂肪油和糊粉粒。

2化学成分

楮实果实的化学成分丰富,其中包含皂甙,其含量约为0.5%。此外,果实还富含维生素B及油脂。而种子部分,其含油量高达3.7%。在种子的油分中,非皂化物的含量为2.67%,同时含有9.0%的饱和脂肪酸、5.0%的油酸以及76.0%的亚油酸。

3选方

对于脾、肾、肝三脏阴虚所引发的吐血、咳血,以及骨蒸夜汗、口苦烦渴、梦中遗精等症状,或大便虚燥、小便淋涩,以及眼目昏花、风泪不止等不适,可选用楮实子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取一斗赤楮实子,用一斗黑豆煮汁浸泡,每日换汁并晒干,如此反复直至豆汁完全渗尽,再晒干。之后与三升枸杞子一同炒至微焦,研成细末,每日清晨用白汤调服五钱。此选方记载于《本草汇言》中。②治疗肝热导致的眼翳,特别是细小的气翳,以及小儿翳眼,可采用楮实子细研后,用蜜汤调服,于饭后服用。此法源自《仁斋直指方》中的楮实散。

③针对水气臌胀和洁净府的问题,可以使用一斗楮实子(以二斗水熬成膏状),再加入白丁香一两半和去皮茯苓三两,细研成末后,以楮实膏为丸,如梧桐子大小。根据病情轻重,从小量开始服用,直至小便变得清利且腹胀有所减轻。此法摘自《素问病机保命集》的楮实子丸。

④对于喉痹和喉风的治疗,可采用阴干的楮桃,取一个研末后,用井华水冲服,重者可用两个。此法源于《濒湖集简方》。

⑤若患有石疽,其症状类似于座疖且皮肤厚硬,可尝试捣碎谷子后外敷,同时此法也适用于治疗金疮。此外,《千金方》中还记载了其他治疗方法。

⑥针对目昏症状,可以取荆芥穗、地骨皮和楮实各等分,细研成末后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日服用二十丸,用米汤送服。此法源自《儒门事亲》。

⑦对于耳鸣和眼雾的治疗,可采用桑泡、薅秧泡、构泡、大乌泡和三月泡等泡酒服用。此法来源于《重庆草药》中的五泡酒。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并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尝试自行制药或治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